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——《金融时报》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
2025-10-17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人民银行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?进展如何?
一是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。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、开放包容、富有活力的市场体系,多层次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建成。货币市场通过较为成熟的工具体系、丰富完整的利率体系,为宏观调控和政策传导提供了有力支持。银行间利率、信用等衍生品稳步发展,集中清算、交易报告等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强化,风险管理功能日益发挥。票据市场创新推动供应链票据规范发展,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。黄金市场也已形成交易所市场、金融机构柜台业务协调共促的市场格局。
二是金融市场深度、韧性和流动性持续提升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日益多元,发行交易结算体系更加完善,经纪、做市服务机制持续优化,回购、集中债券借贷、标准利率互换等交易工具不断丰富,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度和韧性进一步增强。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611.8万亿元,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成交9555.3万亿元,银行间市场衍生品成交约152万亿元,分别较“十三五”增长102.7%、86.8%和79.9%。
三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。出台《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》,强化日常监管,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初步形成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,持续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实施好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,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。推动建立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,集中收集银行间市场交易、托管、结算等数据信息,服务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市场监管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,请问金融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?
一是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融资规模,带动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。截至2025年8月末,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92万亿元,稳居全球第二位,较2020年末增长64.2%;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34.1万亿元,已成为实体企业仅次于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债券净融资规模55.7万亿元,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5.3%,为实体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。
二是优化融资结构,引导更多金融“活水”投向重点领域。债市“科技板”政策落地5个月以来,银行间市场已支持约28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6700亿元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持续保持在6000亿元以上,稳居全球前三位。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,加大民企发债支持力度。
三是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,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。截至2025年8月末,政府债券余额91.5万亿元,较2020年末增加45.8万亿元,年均增速16.1%。其中,地方政府债券余额53万亿元,较2020年末增加27.6万亿元,年均增速17%,是债券市场第一大券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债发行50.1万亿元,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1.6万亿元,分别较“十三五”增加31.7万亿元和17.7万亿元。
四是盘活金融机构资源,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能力。截至2025年8月末,金融债券余额43.9万亿元。其中,政策性银行债券余额27.6万亿元,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。资本债券余额7.9万亿元,累计提高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约3.1个百分点。2021年以来,科创、绿色、小微、“三农”金融债券共发行3.2万亿元,银行间市场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万亿元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一是加强市场规则统筹协调,统一公司债券基础性制度规则。依托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,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债券市场发展统筹规划和监管协同,制定《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按照分类趋同原则,实现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、违约处置和信用评级等基础性制度规则统一,提升市场透明度和风险揭示能力。
二是强化制度建设,促进金融市场规范发展。优化金融市场定价机制,完善债券承销、估值、经纪、做市等规则,进一步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。加强货币市场制度建设,建立以流动性管理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框架。实施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新规。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风险防范和规范管理。规范发展黄金租借业务。推动在期货和衍生品法中明确单一协议和终止净额机制,夯实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法律基础。
三是加强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执法,维护市场安全稳健运行。建立健全覆盖各金融子市场及跨市场的金融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,完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,推动夯实交易报告库等金融基础设施功能,持续强化债券市场风险监测预警,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,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。促进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、行政监管、统一执法工作有效衔接,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“零容忍”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如何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?
一是深化与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。上线“互换通”,优化“债券通”机制,推出离岸债券回购业务,便利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“一点接入”境内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。截至2025年8月末,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近1170家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,总持债规模约3.9万亿元,较“债券通”开通前增长了近4倍。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机构中,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。
二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,优化境外机构投资环境。推动金融市场发行交易、登记结算、税收、评级、风险处置等各项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,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。中国债券在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的权重逐步提升,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开放框架,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。持续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合格担保品。优化熊猫债券制度安排,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,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。在香港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割库,上线香港交割的黄金交易合约。遵循“两头在外”的原则,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标准,推进自贸离岸债市场发展。
三是统筹开放和安全,牢牢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。
下一阶段,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和相关基础设施体系建设,持续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,加快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、竞争力、普惠性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,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。
来源:金融时报
为保护广大考生的利益,请计划报考金融风险与监管证书(FRR)的考生或银行机构联系FRR证书项目官方授权推广机构咨询报名(在非官方授权机构报名,将无法获得专业培训和人社部注册的证书),授权机构名录详见FRR全国运营中心官网:www.frr.net.cn 和本公众号“授权合作-授权机构名录”或致电4006186078 查询。
欢迎计划申请FRR授权的有识之士致电垂询,
合作共赢!
GARP官方授权

新闻资讯
-
因报名踊跃,紧急增加一个考点!
12-20
-
专 场 考 试 通 知
08-23
-
金融机构处罚新规来了!
03-19
-
多家银行优化员工团队!这类人才最“吃香”
08-30
-
关于严格执行FRR项目培训认证费用的通知
03-12
-
提升职业竞争力,成为银行业最“吃香”的人才
08-30
-
全国统考报名,即将截止!
05-17
-
监管总局最新发布!释放这些信号→
11-25
Copyright 2017-2023 FRR项目全国运营中心 公司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铁创业大厦A座1010室 京公网备案信息 京ICP备20030876号-2